2025年夏天,一股此前少有人想象到的高温潮,正在席卷全国各地,就连东北也难以“幸免”。
6月底以来,东北地区35℃以上的高温区域不断扩大,连续的高温预警信号光临东北平原。习惯了凉爽天气的东北人卓越汇,在高温里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为了抵御炎热,当地不少家庭开始“破天荒”地给家里安装第一部空调。
在反常的高温下,情绪健康问题也逐渐爆发,炎热之下,市民不仅需要防暑,还需要修炼“高温里的心境”。毕竟,这样意想不到的高温也许会越来越多。
漠河装空调了
漠河的北极村是中国最北端的边境临江村落,这里有着各种北极石和北极点的标志,是出名的旅游胜地。
由于处于北纬53°以上的高纬度地区,在以往的夏天里,漠河的平均气温只有十几度,即使偶尔有高温,也只是在30度左右。但今年,则罕见地迎来了35度的高温。
有一部分民宿老板,开始忙着安装此前没有准备好的制冷空调,一家当地的民宿在社交平台上打广告称,“最近漠河有点热,民宿内所有房间都带有空调,服务也是天花板。”
漠河有民宿客房里装上了空调,下面则是冬天取暖的暖气/图源:光明网
来自辽宁的李青(化名)告诉南风窗,空调在东北使用频率不算特别高,早晚家里会有穿堂风吹过,很凉快,开了门窗,不开空调也能接受。而且,家里的老人没有开空调的习惯,宁愿吹风扇,“老人家会觉得空调风不健康,人造风,吹着容易生病”。
据李青所述,往年东北开空调也主要是为了除湿,而今年,应该是印象里空调使用率最高的一年。另一位黑龙江的市民则告诉南风窗,“前几年家里翻修,装了空调也没咋用。从去年开始就开得频繁,今年更频繁。”
有当地售卖空调的老板表示,由于平时安装空调的人少,商店里能选择的品牌其实卓越汇并不多。
高温天气易催生空调“抢购潮”
但现在,只要能买上空调,品牌、能效都不重要了。有东北的网友在网上发帖称,现在想装部空调不容易,到线下商场去挑,发现在售的类型涨价了好几百块钱,而且售货员一人应付着好几位客人;到线上平台选购,又显示没货,即使有货也不能立刻装到家里——因为安装师傅也不够用了。
各地的空调师傅,还为此去支援东北。有空调品牌的高管发微博称,从6月24日开始,东北和内蒙古空调销量暴涨,最高是去年同期的20倍,“服务部紧急从全国各地组织安装工程师赶赴东北、内蒙,保障给用户及时安装。”
安装空调的热潮,反映着人们驱赶炎热的渴望。
2025年6月底至7月初,漠河连续多日出现35℃的高温天气,而上一次漠河经历类似的高温连击,还是在1970年。漠河的气温变化如此之大,让人出乎意料,与大年初一的零下43.6℃相比,气温跨度将近80摄氏度。
全国近24小时最高气温实况图(2025年6月26日23时-6月27日23时)/图源:中国气象局
东北人,还是进入了“蒸烤”模式。气象资料显示,东北的高温异常一般集中在6-8月,且南部为高发区,但今年以来这一股全域性的高温范围、强度都达到新的高峰。不止是黑龙江的漠河气温超出预期,吉林的气温也犹如坐上火箭一般,全省有33个气象监测站最高气温突破32摄氏度;在辽宁,个别乡镇温度已经超过40摄氏度。
高温带来的热浪是一方面,更让人接受不了的是伴随而来的闷热和潮湿感。7月3日,黑龙江发布“桑拿天”预警,后期天气温度超过32℃、平均相对湿度达到80%。这种黏腻的天气,像极了南方地区春季会出现的“回南天”,让东北人自己也感觉相当陌生。
高温潮里的不适感
高温天气持续的时间尽管不如南方那么绵长,但东北人并不那么“耐热”。
“零下35摄氏度,活得没问题,零上35摄氏度,我得脱层皮”,这样的调侃带着一些无奈的意味,对于习惯了凉爽气候的人来说,要适应闷热的天气格外困难。
小刘是来自哈尔滨的在校大学生,他告诉南风窗,学校里并没有安装空调,因为每年“也就热十几天,等到八月份回校甚至不用穿短袖了,其实非要忍也能忍了,但今年太反常了。”
学生在宿舍楼走廊上打地铺/图源 :社交媒体
他描述说,待在学校里“一出门就全身是汗”,为了清凉,有不少同学会在楼道走廊里睡觉,或者多花一笔钱,出去住酒店。而在宿舍里,连风扇都没有,学生想吹风扇还得自己购置。“我们学校正常是每晚23点熄灯,现在改成凌晨3点了,估计是方便给小风扇充电吧”。
在东北,一直以来,保暖比通风更重要。
由于要抵御冬天的严寒,东北地区的传统建筑在设计时就已经加厚墙体,并未考虑经常流通空气的需要,而现在,当真正的高温袭来,建筑内就变成了聚集暑气的地方,犹如一个密不透风的蒸笼。
很多东北的高校普遍没安装空调,不少大学生受不住今夏的炎热,选择晚上下楼搭帐篷吹风。社交媒体上的一张图片显示,哈尔滨一群大学生在宿舍楼下草坪铺上了垫子,打着赤膊,集体乘凉。
男生在操场打地铺乘凉/图源:社交媒体
高温天气给人带来的煎熬,不止是体感上的,还有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持续的高温天气,会带来脱水、电解质失衡等影响身体循环系统的症状,还会使人头晕和乏力,因此,意外事件发生率也在增加。
近期被热议的热射病,就是在身体里隐形发生的伤害。原本,身体会通过出汗、血管扩张的方式稳定体温,但是潮湿又炎热的情况下,热量没办法及时散发,内部器官就像被堵住墙里。在身体外部看起来还正常的情况下,五脏六腑已经在翻江倒海。
高温不仅仅是对户外作业者,还对于在球场、车厢等封闭空间长期待着的人,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热射病,就是最严重的中暑情况。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图源:深圳卫健委
在反常的高温下,人的心情、情绪也会被影响。因为没有安装空调,东北的很多大学生无奈晒出自己的降温土办法:有人在走廊里打地铺,有人热得凌晨洗几遍澡,还有人躺在卫生间的水池降温。
两年前已经安装了空调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了这场空调之争的“胜出者”。“舒适的哈工大,你爱了吗?”一句直白的话语把学校公寓空调全覆盖的优势展现出来,在极端高温天气越来越普遍的当下,对外地来此求学的学生来说,“空调自由”或许是考虑报考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
当然,我们要问的是,这些原本应该气温比较适宜的城市,为什么会迎来难以承受的高温?
北方地区变火炉
今年,整个北方地区的高温都尤为让人不适。
不仅仅是在东北,山东、北京等地也迎来了桑拿一般的天气境况——有些地方能达到40℃以上的高温。知名文化学者马未都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形容,“现在在北京出门,就像是‘被牛舔了一口’。”
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观察,我们还能得到一些合理的解释。具体来说,这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有关。一般而言,往年的7至8月,副热带高压常位于江南、江淮一带,今年却是异常偏北,控制了河南北部、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多地因中暑呼叫救护车人数激增/图源:央视新闻
副热带高压是一个暖性高气压系统,它的强弱和范围跟随天气变化。在冬天,副热带高压很少扩张,活动范围和强度都相当低调;但在夏天,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都得看它的“脸色”。
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地区,往往炎热难耐,也不怎么下雨;而其边缘范围的地区,则容易降雨,如果再夹杂了一些“私货”,那天气情况就更加多变。
譬如,北京近期的天气就是副热带高气压携带的暖湿气团输送到北方后造成的,在这个不速之客的影响下,北方人也体会到无痛蒸桑拿的感觉。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副高的强度可能会逐渐增强,各种奇怪的天气情况也不再罕见——本来凉爽的东北酷热难耐,本来干爽的北京潮湿难受,还有影响耕种的干旱、洪涝等等,都是现代社会里的气候蝴蝶效应。
其实,往年的北方地区都会有一段闷热的时期,往往在七月下旬到八月初,今年这段时期提前到来了。
6月23日,在北京前门大街,游客在高温下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这个异常,也决定了湿热将不会是短暂的现象。有气象学者预测,今年北方的湿热天气将会持续很久,7月9日起,副热带高压会直接控制北京、辽宁、吉林等地,至少一个星期里,北方的湿热天气还将持续。
如果说,以前还有“四大火炉”的称号用以形容那些悍热的城市,现在,火炉的数量可谓越来越多,数不过来了。
当然,也有专业人士指出,由于刚刚进入夏至,白天的光照时间进入到最长的阶段,北方地区纬度较高,日照积累的时间长,更容易累积和维持高温,所以,炎热并非突如其来。
其实,翻看过往几年的新闻报道可以发现,包括东北在内的北方地区,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如此异常的夏季高温,但是每一年的情况都比前一年更“离谱”。
7月10日,沈阳故宫入口处安装了冷雾降温风扇,为游客送上清凉/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此次北方高温过程的背景还是全球气候变暖。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可能迎来更强劲、频繁的高温热浪过程。
这个夏天,人们单纯讨论“去哪里玩”的情况更少了,具体讨论“去哪里凉快”的话题更多了。除了东北,新疆、贵州、西藏等地逐渐成为很多人纳凉的选择。
其实,人们不仅需要装上空调和等待一场凉爽的降雨,还要拥有足够坚强的心态,来应对那些未知的气候现象。
星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